
聊聊同理心
今天想聊一聊同理心。我这个人真的是共情能力很强了,看到别人的伤口会感觉到疼,看一部剧会随着主人公的心路一起跌宕。有时候我在想,我真的很适合学交互,用户体验是交互的核心,在用户体验上花心思是最合我意的工作了。

同理心的基础是一颗热情善良的心。我还记得初中第一次考试,我是班里第四名,前三名都是女生,所以我也就是男生中的第一名。我当时心里想的是,我作为男生第一就应该帮一下后面的同学,所以整理了很多学习资料印好分给大家。不过我后来才发现那可能是我上了先修班的缘故,其实其他男生的学习能力都很强,那次考试也是我整个初中考得最好的一次了。眨眼十几年,很感谢生活虽然让我染上不少俗气,却还是保有一颗不俗的利他心。
同理心强的人能清晰细腻地认知自我的情绪,这样的能力大概也是从我小时候就开始了。
我儿时不是那种顶聪明的小孩,但却绝对是个情绪细腻至深的孩子。我前些阵子翻到小时候的日记本,里面掉出来一个心形的纸片。纸片上面是我小时候写的话:“不要让心情太低落,心是上圆下尖的,低下来会刺痛自己的”。我现在都很讶异于小时候的文字,天真却饱含对生活的解读。

张爱玲说:“因为懂得,所以慈悲。”我想我的共情能力之所以强还是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件事。

2018年暑假,因为要更换新的角膜塑形镜,做预检查出眼压偏高。到本地医院就诊后,医生怀疑是青光眼,建议去北京复诊。
去北京前的那个晚上我整个人都是恍惚的状态,我不停在百度里检索关于“青光眼”的信息,很多内容基本都说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,会致盲。加上在本地医院检查时,医生说的“现在很多年纪轻轻的查出青光眼,过不了几年,三十来岁就完全失明了”。我那天检查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医院,我都忘了自己是怎样魂不守舍地回的家。
万幸的是去北京找了最好的青光眼科主任医师,经过检查,医生说并不是青光眼,只是单纯的眼压高,滴一些药水,配合运动就没问题了。我当时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。
在那之后我开始在家偶尔尝试闭上眼睛走路,喝水,拿东西。我和失明擦肩而过,庆幸之余也在想真正盲人的生活该有多么困难。自此以后,每当看到盲道上有车子阻挡我就会把它挪开,我的力量不大,但总希望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。

人们常说,船头船尾,立场不同。我觉得体验能够让人更切身地感受他人,站惯了船头的人也该坐坐船尾,坐久了船尾的人亦可以冲上船头。
还记得我的ID从“行者”改成“白开水”,就是因为白开水无色无味,就像是科学仪器的调零,也是认知其他一切味道的基准,加入不同的调剂就会有不同的可能。
如今23岁的我依然需要不停地尝试和体验,我想同理心一定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和直面人生惨淡的法宝。
还想说那句:就算终究和生活打个平手,也要做一个温暖的人。

3点赞493阅读

- ...
2条评论